。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强调“对六中全会决议,不要觉得一看就懂,其实不然”,指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体现了我们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的新认识”,“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新论断新表述”,并对一些新论断新表述作出深入阐释。一起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空军部队坚决响应习主席号令,包括飞播造林防风治沙在内,扎实推进组织帮建、助学兴教、医疗扶持、生态保护、改善民生等多项脱贫工程,取得良好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空军广大官兵以忠诚践行党的号令、永葆革命军人为民宗旨、赓续弘扬优良传统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像种子一样根植在祖国大地。 人民空军和人民群众有着与生俱来的血肉联系、鱼水深情。70多年来,人民空军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举过头顶,抢险救灾、紧急救援、人工增雨、飞播造林、海外撤侨、扶贫救困,谱写了一曲曲爱民为民壮歌。 我的60年西藏日记,有许多内容让我难忘,如学习藏语文的始末;60年前的西藏农村生活;筹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藏语广播;青藏、川藏、新藏三条公路纪行;四次进入阿里考察古格王国时的文字和录音记录,以及札达土林和日土岩画的描述;珠穆朗玛峰、纳木那尼峰的登山采访经历,以及西藏当代若干重大事件的亲历与记录等等。 张小平:可以用“幸运”“难忘”和“终生不悔”来概括。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或“天池”。它距离青藏铁路当雄站约有30公里。该湖地跨拉萨当雄县和那曲班戈县。最早设计的青藏铁路线路要从纳木错边上穿过,但为了不破坏其美轮美奂的自然美景,最终改了道。 纳木错海拔4718米,湖面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它的东南部是直插云霄、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北侧依偎着和缓连绵的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湖面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熠熠生辉。 湛蓝的天、碧蓝的湖、白雪、绿草、黑色牛毛帐篷及五颜六色的山花,交相辉映,组成一幅大自然美丽、动人的画卷。 从唐蕃会盟碑向前走数十步,临街有一座距今300年历史的三层藏式院落,这就是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一件件文物,清晰地展示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和平解放后,驻藏大臣衙门旧址曾被分配给群众居住,大家亲切地称之为“八廓街北院”。几十年间,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共饮一井水,同为一家人”,其乐融融。 汉族、藏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各民族“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共同将八廓街建设成现在的模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西藏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流贯穿西藏历史发展始终。
58年前,南粤大地上,万人建设大军就是喊着这个豪迈的口号,奋战在石马河畔,在缺乏机械设备、缺少先进技术支撑的艰苦条件下,用一年时间建成6座拦河坝、8级抽水泵站、17座大型闸门,将东江水从海拔2米提升至46米,沿着83公里新建成的东深供水工程,翻山越岭,一路欢歌,奔腾入港,终结了香港严重缺水的惨痛历史。1964年2月20日,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正式动工。工程建设之初,施工缺乏机械设备,缺少先进技术支撑,主要靠人力完成,万人建设大军凭着“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豪情壮志,仅一年时间就完成工程,让满载祖国深情厚谊的东江水奔腾入港,终结了香港严重缺水的惨痛历史。图为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工地。广东省水利厅供图 70年前,章守华为学校筹建奔忙时,18岁的胡正寰才刚刚踏入大学校园,成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国家建设离不开钢铁,我们必须努力学本领,为我国钢铁事业贡献力量。”胡正寰回忆道。 1958年,留校工作的胡正寰开始研究轴类零件轧制技术,提出要攻克轧制钢球技术。当时,我国主要通过锻压和铸造的方法生产钢球,而轧制钢球具有生产率高、生产环境好等优点。在学校支持下,胡正寰与同事们满怀激情,经过100多天日夜攻关,成功试轧出钢球。那一年,胡正寰只有24岁。从此,他与轴类零件轧制结下不解之缘。 这三年里,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重要节点。他们见证并亲历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携手共进,一跃千年,开辟了一条边疆地区团结稳定、发展繁荣的新路。 这三年中,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确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7月,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雪域高原。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是要表达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 “以前,你是搞‘上天’(火箭发射)的,现在要学‘入地’(采矿工程),行吗?”40多年过去,蔡美峰院士仍记得研究生入学面试时岩石力学专家于学馥教授的提问。 “我能吃苦、肯学习,干什么都行!”这是蔡美峰的回答。1978年,他考取北京钢铁学院研究生,攻读采矿工程岩石力学研究方向硕士学位。 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天然应力,测算出准确的地应力是实现采矿和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必要前提。上个世纪80年代,蔡美峰留学海外,专攻地应力测量理论和技术研究。他回忆,地应力测量研究不光耗费脑力,在体力上也是个很大的考验。“试验需要200多块岩石,每块重70多公斤。每天搬上搬下,劳动强度不亚于工地上的建筑工。” 门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地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等来看,这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门隅地区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区划概念,而是西藏古代地域划分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今天西藏东南部的一块地理区域,位于喜马拉雅山主山脉南麓,其中包括不丹以及印度占领的部分领土,整体面积甚至超过我国沿海的一些省份。门隅地区生活着门巴、珞巴等人口较少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这片区域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书馆里,来自拉萨市江苏实验幼儿园大五班的小朋友益西加措仔细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书籍,只见他饶有兴致地选中这本《祖国是我家》,并发现了书中“我在南京,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卡片时,他回应道:“我在西藏,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近日,西藏山南市第8个“高原书屋”在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建成。会上,山南市乃东区团委副书记扎西央珍、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队成员向结巴乡小学捐赠图书,扎西央珍为结巴乡小学授牌。 6月29日,西藏大学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2022年度第11次集体学习会,传达学习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在学校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研究西藏大学贯彻落实意见。在岗的中心组成员和全体县处级干部参加学习会。 会议指出,王君正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的成绩,对办好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双一流”大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王君正书记对在边疆民族地区办好高水平大学的系统思考和科学把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为办好西藏大学、服务好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要让农牧民群众在本地就能就业,有钱赚,需要解决乡村产业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乡村产业同质化、链条短等一系列问题。 发展乡村产业首先需要解决产业选择问题。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教授苏发祥认为,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西藏乡村可选择的产业很多,但考虑到西藏生态的脆弱性和重要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可能是成效显著、最有可持续性的选择。西藏乡村人口数量多、分布广,没有空心村现象,城镇化率较低,近65%的人口生活在农牧区,存在纯农业区、半农半牧区、纯牧区等多种形式,从整个西藏自治区到每个小村落,文化形态都保存得较为完整,这些都为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极好的基础。并且,目前西藏旅游主要还处在自然风光、文化遗址观光层面,高端旅游业尚未形成,文化旅游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潜力巨大。 2019年7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更加深入——除地方外,增加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作为督察对象;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情况,以及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等作为督察重点……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督察坚持问题导向,一些地方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生态环境“顽疾”被一一摆上台面。回看历次督察曝光的典型案例,“生态破坏”“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生活污水直排问题较为普遍”“敷衍应对整改”等问题反复出现。 考试期间,我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在考务安全管理、考试疫情防控和加强对考生服务等方面提出明确管理要求,全力做好学考疫情防控工作。公安、生态环境、电力、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在交通出行、噪音治理、减少聚集、卫生防疫等方面提供了综合服务保障。 拉萨市考试中心负责人尼玛说:“今年,拉萨市一共有18268名考生(8年级和9年级考生之和)参加了学业水平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和文化考试,接下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进入全面评卷阶段,我们期待广大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我多次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3月15日,我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部署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要解决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不足问题,加强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等科技攻关,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求是》暨《红旗》杂志创刊60周年贺信精神,《求是》杂志自2019年第1期起全面改版。改版后的《求是》杂志,坚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政治定位和政治站位,坚持党刊姓党、政治家办刊原则,高扬党的理论旗帜,紧紧扭住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不懈把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职责,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宣传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干部群众理论需求,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21年7月1日上午,首都北京花团锦簇、红旗飘扬,天安门城楼庄严雄伟,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高7.1米、宽7.1米的中国共产党党徽和“1921”、“2021”字标格外醒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和榆林同样被沙海所困的还有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而且治沙难度更大。这里年均降水量低于200毫米,根据国际学术界的论断,属于“不适合飞播、播了也长不出的地方”。1984年,该大队进驻阿拉善左旗,军地联手一个架次一个架次地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试,经过8年坚持不懈地“边试验边生产”,终于成功开始大规模飞播。 草儿根连根,军民心连心。1992年春夏之交,牧民群众亲眼看到,绿色的飞机从家里房子的东南方向,贴着沙漠飞播。近3个月时间,官兵们瘦了、黑了,牧民们感动得哭了,又开心地笑了。种子在生根,民心也在汇聚。一位牧民的牧场正好处在3个播区中央,他清楚地记得:当年春天播的种,秋天就看到苗了!目睹了飞播带来的变化,牧民们当然高兴!驾驭绿鹰飞播的解放军成了他们的“巴特尔”(蒙古语“英雄”)。至2021年7月,阿拉善左旗飞播面积已达到589万亩,不久的将来,飞播造林防风治沙还将有新的目标。 紧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重大活动等,策划推出大量原创性网评、网文、图解、理论微视频等各类融媒体作品,全媒体、全方位、立体化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打造“求是网评论员”“学而时习”“是说新语”“求是微视频”等特色品牌,精心推出“笔记君学党史”“笔记君谈党的精神谱系”“影像中的党史”等系列专题作品,逐步形成了以学“习”为主要内容资源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图为求是杂志社着力打造的“求是网评论员”“学而时习”“是说新语”“求是微视频”等融媒体特色品牌。